2012年9月25日晚,本學期摩臣5娱乐“經典導讀系列講座”在日階402室開講。本次講座由國摩臣5、通識教學部聶曉晶老師主講,主題為“閱讀點亮心靈,智慧照耀人生——《哲學與人生》導讀”。
聶老師首先為在座的同學講解了什麽是經典以及閱讀經典的意義,並介紹了摩臣5娱乐要求同學們閱讀的30部經典名目,本場講座所選取的《哲學與人生》也在這30部經典當中🦸,其作者傅佩榮先生是當代國學大師,臺灣大學哲學教授🍥,曾經於2008年來摩臣5娱乐講學🙋♀️。
聶老師的講座圍繞“哲學是什麽”“人生有什麽意義”“哲學有什麽用”“哲學怎麽學”四個問題展開。講座中✍🏿,首先以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同學們列舉了對“哲學”認識和看法🎄,同學們積極參與,給出了很多答案:哲學是智慧、哲學是世界觀、哲學是一種科學等等。在同學們答案的基礎上,聶老師對哲學的概念作了概括:哲學是對於人生的反思。
此後𓀑,聶老師通過聯系實際,舉一反三的方法,打消了同學們對哲學術語的恐懼。通過解讀傅佩榮教授的《哲學與人生》,聶老師指出人的行為分為“身體”、“心智”和“精神”三個層面🪄,而哲學是一種精神科學4️⃣⚽️,關註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,關註人生的幸福🧑🏼🔬。聶老師通過現場問答🛎,以戀愛為例🟩,使同學們明晰了“身體”、“心智”和“精神”三類活動的差異✊,並指出人生的幸福感來自於精神或靈魂的自足🧕,只有破除自我中心,關懷他人,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。
在講座的末尾,聶老師以老子的“有生於無”作總結🚴🏼♂️,指出人類的偉大,正在於人類對死亡的認知🤾🏽♂️,死是生的邏輯前提,所以我們才有時間的概念🏌🏻,才會珍惜眼前的寶貴時間,努力學習,使人生不斷豐富完善。
此次講座是本學期經典導讀系列講座的第一講🤘🏿,在講座前一天☺️,短短20分鐘內👨🏻🦽,200張入場券一搶而空,天華學子對學術的熱情可見一斑。講座過程中,現場同學積極參與互動,講座結束後依然有很多同學圍著老師交流,久久不願散去,甚至在深夜🦸🏽♂️,依然有同學通過微博互動的方式交流聽後的感受📓👨🏽🎤。
【聶曉晶老師講座語錄匯總】
1、馮友蘭先生說,哲學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。同樣是90後,連巴神都在思考人生🙅🏽♀️,我們各位同學難道不應該多留點時間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嗎?
2🫱🏼、我們平時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在關註外界,比如大家現在心裏想:這個講座什麽時候結束?結束了我是吃點夜宵呢,還是回寢室上上網?這不是反思。年輕人什麽時候會反思,大多都是失戀的時候,反思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😒,反思自己是否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夠好🤽🏻♂️。但是我要奉勸大家,失戀的時候倒不必反思太多🧑🏻🍼,愛你的人會包容你的過失🦫,愛不存在了💂🏼,你總結的經驗教訓也不頂用,還是平時多多反思吧🧔🏼。
3、判斷成功人士的五大標準🤟🏼:1、沒有名片;2🪿、自己不開車;3、衣服沒商標;4😧、經常在郊區活動;5、包裏現金很少🕵🏻。根據這些個標準💂🏼,我絕對是一個成功人士🍦:沒有名片;自己不開車——也買不起;衣服沒商標——雜牌🔴;經常在郊區活動——所以我現在在這裏講課;包裏現金很少——確實很少(拿出錢包)……我們要有自嘲的精神👨🏿🦱。
4、我問幾位同學,什麽是成功的人生👩👧👦?有同學說賺大錢,有同學說有事業🚧,有追求,也有同學說,要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,這些都沒錯🧶,但我最喜歡一位同學的回答👨🏻🎓:成功的人生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。之前的答案無論涉及名還是利,都是以“我”為中心的👤,都是唯我論,哪怕你的抱負是解放全人類,還是唯我論——別人還不想被你解放呢🧚🏼🚬。這位同學提到家庭的幸福,這是突破了自我中心,從小我走向大我了🤸🏽♀️。幸福不能只建立在更多的占有上,而是要在奉獻中獲得。
5、傅佩榮教授的書上說人的行動有三個層次👨🏼🏫:身體(Body)🏣、心智(Mind)🚷、精神或靈魂(Spirit/Soul)。剛才我問這位男生,覺得自己的女友美不美,是不是世上最美,他很肯定的回答我,當然是😶🌫️。他用什麽來衡量美呢?是用Soul。我們當下的選秀選美,都是通過的一定的標準,身高體重三圍這些數據來衡量,這是什麽👢?這是用Mind,而相愛的人之間🌻🤽,是用Soul🖐🏿👰🏿。用Body談戀愛🏇🏻🧜🏼♀️,那是李宗瑞;用Mind談戀愛,那是非誠勿擾🧑🏻🎓;用Soul談戀愛,是我們這位可愛的男生🦶🏿🟧。如果說李宗瑞的境界在地下,非誠勿擾的境界在地板上🧑🏿🏭,我們這位同學的境界,是在天上🥥🎖。
6、女同學也一樣,你愛著一個人,即使他不富裕,但他會在每天早晨給你買一個2元錢的雞蛋餅🧚🏼。而有一天有一個富二代追求你,送你一輛法拉利,我們知道一輛法拉利能換幾百萬個雞蛋餅,但你不會這樣去比較,愛不是用尺子量的,也不是點鈔機點的。如果有一天你的心裏去比較了,那麽愛在那一刻就不存在了🧿。
7🟣、黑格爾說“勞動陶冶事物”✋,只有人才會勞動🎗👈,比如我是木匠🤥🚶♀️,把一堆木料加工成小板凳,當小板凳做成的時候,它就不再只是一堆木頭,而是凝聚了我的一段生命,我把大腦裏的一種設計理念灌註到天然材料上👨🏿🔬👷♂️,做成了屬於人的物品👶🏽,這就叫陶冶事物⇨🏸。
8、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“抓住心靈的微光”你會怎麽寫?我會這樣說: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會閃過微光,只是對普通人來說💅🏻,它一瞬即逝,而天才的藝術家、文學家們用他們的技藝將內心的微光外在化,創作了藝術作品。我們欣賞藝術品,無論繪畫🧑🔧、小說、音樂,都是用我們的靈魂,而不是心智去欣賞。也許同一段音樂🏰🌒,你18歲時聽過,毫無感覺🕒,但是經過兩年大學生活,離開父母,經歷了成長後再去聽,你就被感動了🦸🏻♂️,你會覺得“這個藝術家說出了我心裏也有過的感受,只是我沒有寫下來”。藝術能打動人,不只在於技藝的高超,而是捕捉了人類心靈的微光,這個微光屬於每個人⬆️,你我都有。
9、中國哲學正在影響世界哲學的發展,西方哲學歷經2000余年,到19世紀末才真正開始從天上降落到人間。就像馬克思在《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》第11條所說的“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,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”。
10、從時間在先的角度講🧙🏿,父親先於兒子。從邏輯在先的角度,兒子是父親的前提⚧。我的孩子2010年1月22日出生,在1月21日,我就還不具有父親這層身份🌂,只有孩子出世♢⛺️,父親才成其為父親。哲學的本體論👨🏻🦳,就是在這個層面上探討世界的起源。
11、有生於無🏬👨👩👧,就是一個本體論問題,“無”是“有”的邏輯前提,同樣的🙋,世界上如果都是白色,我們就不會知道有黑色,如果每個人都不死,我們也就不知道自己活著,也不知道時間的意義。人類的偉大成就,正是建立在人對死亡的領悟上✍🏿,人都知道自己會死,所以人類才會珍惜有限的時間追尋人生的意義➛😕。各位能在青春年華走進大學🧙♂️,坐在這裏聽課🧏🏽♀️,正是因為這樣的青春一去不返🗝,如果我們長生不老🙇🏽♀️,我們就不會去做任何努力——現在不聽課,五百年後再聽也一樣嘛。可是我們都知道人生的有限,所以人類才會珍惜時間🧒🏽,創造偉大的文明⚒。